近年來,民營演出公司大量涌現,已經成為中國演出市場的一支生力軍。但在市場競爭中,民營公司目前仍然處在弱勢地位。
這個弱勢地位,既是相對于國有演出公司、院團而言的,也是相對于如今大量涌入國內的外資企業而言的。如何成功地從市場中突圍出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分得一杯羹,是每個民營演出企業都面臨的問題。
北京中視創星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之初,花了大量時間研究市場,尋找適合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道路。可以說,市場需求的風向標是民營演出企業制勝的法寶。隨著演出市場的不斷發展成熟,目前市場的細分趨勢越來越明顯,想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明確的市場定位是必不可少的。這個市場定位既要根據自己的實力規模和運作優勢來確定,也要研究演出市場的實際需求。
我們發現,市場需求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大眾性文化娛樂消費型市場需求(中小型低成本的演出項目),二是高端公眾娛樂消費型市場需求(趕潮流的有特色、有亮點的演出項目),三是企業公關型市場需求(企業慶典及客戶回報性強、演出質量高的項目),四是政府節會型市場需求(如央視播出的大型演出項目)。
針對不同演出的不同市場需求,“中視創星”選擇面向基層,走中小型演出之路。因為經過調研發現,大部分演出商都把目光投向一線城市,很少關注二三線城市市民的文化需求,這塊市場是民營演出公司,尤其是剛起步、規模不大的民營演出公司應該抓住的。為此,公司吸收一批有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從基層演出市場入手,計劃推出一批質量高、有特色、有亮點的中小型演出項目,因為這些演出運作風險較小,適合長期操作,是剛起步民營文化企業的經營保障。
確定這一業務方向之后,公司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合適的項目,《星光大道》冠軍綜藝晚會成為首選項目。作為一個電視欄目,央視3套節目《星光大道》一直擁有良好的收視率,擁有數量多的觀眾群體。而且,這些參賽選手都有出色的舞臺表現力和親和力,市場推廣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在公司確定“星光大道”項目之后,便在第一時間確定了操作方案,使項目取得了市場先機,競爭優勢漸漸顯現。從2006年至今,“中視創星”推出的《星光大道》冠軍展演已在全國演出600多場,一直受到基層演出商和觀眾的歡迎,如今已成為了公司的品牌項目。
在打造品牌項目的過程中,“中視創星”力圖通過長線經營來降低成本,在降低風險的同時,逐步培育市場。在項目運作上,“中視創星”實行區域化管理,通過東北、華東、華北、華南、西南、華中六大區域,形成了輻射全國的運營模式。公司業務經理堅持深入到各地市場的第一線,和全國各地區的演出商、劇場劇院建立了廣泛聯系,并在演出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這一遍布全國的區域網絡正是公司經營和推廣項目的基礎。在經營上,“中視創星”不求暴利,堅持薄利多銷,由此得到了許多基層演出商的信任,有了更多的合作機會。
繼“星光大道”項目成功推出之后,公司又先后推出了《周末喜相逢》嘉賓展演、《夢想劇場》嘉賓展演等多個類似的項目。這一系列嘉賓展演,和已經推出的趙本山家鄉藝術團全國巡演、《千手觀音》巡演、《2008笑口常開》相聲晚會等項目,在全國演出達千場之多,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通過一系列深受觀眾歡迎的項目推廣,“中視創星”贏得市場的同時,也為自身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在解決生存問題后,如何從生存到壯大,就成為公司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很多民營文化企業只扮演文化中介的角色,不利于公司的做大做強。我們清醒地意識到,民營演出公司在項目包裝、資源整合利用方面有更大的靈活性。“中視創星”堅持和文化部門及各地的演出公司、文化公司建立良好的關系。經過整合各方資源,公司從經營單一的演出項目運作企業,發展到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涉外演藝演出、中小型演出巡演、大型活動策劃、網絡售票系統、舞美燈光音響租賃、平面及影視設計制作、廣告推廣代理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力求實現多元化發展的目標。同時,公司迅速調整經營策略,將投資方向投向自己較熟悉和受金融海嘯影響較小的電視傳媒業,借助央視傳媒的號召力和政府扶持項目的優勢,保證了公司經營業務的順利展開,加強了公司抗風險能力。
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國家文化產業引導基金”與“國家文化產業擔;稹钡闹С窒拢爸幸晞撔恰闭谂Χ嘣谫Y、吸引民間資本,推動公司大型項目的運作經營,為公司的未來發展開拓更大的空間。(作者為北京中視創星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文化傳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