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大屏、4K、QLED這些新概念似乎已經掩蓋了“顯示行業”真正的主流趨勢,也是最影響廠商盈利、以及消費者選購的趨勢:降價!
2014年液晶顯示產品均價下降超過1成,價格下降成為促使整個產業實際銷售顯示面積增長9%的核心因素。消費者能用更為便宜的價格、買到更大、分辨率更高、性能指標更好的產品。
細分來看,手機用顯示屏市場,價格下降達到17%。其中,全高清高端產品價格下降近30%。這直接導致日本JDI的虧損,以及夏普8代線的虧損。此前,2012-2013年,兩年內,高端手機和平板電腦用顯示屏,曾經是JDI和夏普8代線盈利改善的主力軍。但是,現在,在劇烈價格波動下,日本企業的高成本劣勢,正在成為致命的問題。
手機和平板電腦觸摸屏市場也是價格下滑的重災區。IN-cell和ON-cell技術的成熟,實際使得OGS和GFF觸摸產品面臨了成本挑戰。由于更為節省物料,以及幾乎可以在所有液晶面板生產線上采用IN-cell和ON-cell技術,這導致在成品率相當的情況下,IN-cell和ON-cell技術兩項技術必然引發價格戰和嚴重的產能過剩。嵌入式觸控產品(IN-cell和ON-cell技術)的價格下降也是夏普和JDI液晶項目部分虧損的重要原因。2014年,觸摸屏產業在技術競爭和產能過剩壓力下,價格下降達到20-40%。
在電視面板上,價格下降最快的是大尺寸產品,尤其是70英寸以上產品,市場銷售均價下降達到三分之一。同時,高端市場4k產品的均價下降也超過50%。價格下降促使大尺寸是高端產品的暢銷。2014年全年彩電用液晶面板實際消耗量增長超過一成,接近15%。
顯示產業領域,價格下滑不僅僅是液晶的問題,新技術產品也不例外。如,OLED電視用面板和手機用面板,2014年也在加速下滑。電視用大尺寸OLED產品價格下降超過50%,手機用中小尺寸OLED面板價格下滑達到近3成。這主要是由于LG在大尺寸OLED產品上成品率提升到了70%,這一數據幾乎翻番。2014年下半年,京東方、和輝光電等中小尺寸OLED線產能不斷開出,加劇了OLED產品的市場競爭,進而促使其價格下降到可以與液晶抗衡的水品。
在投影顯示領域,2014年整體市場價格下降超過1成。微型投影機價格下降幅度較大,很多產品擁有2-3成的價格波動;激光投影產品、特別是激光電視產品價格幾乎打了一個對折;中低端工程投影機開始普及化,價格也下降明顯。投影領域保持價格相對穩定的只有DLP拼接產品。但是,2014年該類產品市場需求萎縮超過2成。
綜上所述,2014 年,極少有顯示產品價格能保持穩定,更談不上上漲。顯示產業似乎又不成文的共識:保持價格遠沒有比爭取更大的銷售顯示面積來的重要。筆者相信,這一趨勢在2015年不會改變,甚至加劇。
看看2015年,顯示行業誰降價最厲害
只有價格虛高的產品,才能價格下降的更多。這是基本常識。筆者認為,2015年價格下降最厲害的顯示產品將按如下次序排隊。
第一位的是激光電視產品。目前4-5萬元的價格不僅相對傳統投影機溢價過高,而且也難以推動產品的普及。三年內價格下降到萬元+的位置,是很可能的事情。即便是2015年,該類產品降幅也將達到30%以上,甚至有打對折的機會。這樣的價格下降,也會使得產品銷量有希望突破萬元關口,甚至達到3萬臺的規模。不過考慮到這一產品是“小眾”產品,因此預測的準確度將很有限。
第二位的是OLED顯示產品。一方面,產能增加是導致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小尺寸產品上,京東方5.5、和輝光電、三星6代線都會在2015年處于產能爬升狀態。大尺寸上,LG新線投產,也將帶來幾乎3倍的產能提升。另一方面,成品率增加也價格下降的必要驅動因素。中小尺寸上,新線都處于爬坡階段,成品率的提升是必然的事情。大尺寸上,LG oled產品量產成品率已經從2014年初的7成,提高到2015年初的8成,年底則有望沖刺9成比例。這兩個因素綜合作用,OLED面板產品2015年價格下降可能達到1-3成。其中,大尺寸產品會有3成左右的價格下降,可比較產品看,55寸2K的OLED電視價格會從不足2萬元,下降到1萬元出頭。
2015年第三位價格下降預期的產品是QLED電視。2014年底,QLED電視正式登場。其價位幾乎僅次于OLED產品,成為貴族奢侈之選。但是,隨著該類產品銷量的提升,其價格保持能力值得懷疑。預計2015年全年價格下降會超過3成,甚至打對折。2015年底萬元以下、6000-8000元價位的產品將可以出現在市場之上,甚至會出現更低價的產品。
2015年第四位價格下降預期的產品是全高清的手機屏:2K級別的全高清手機屏將在這一年進入千元以下產品的配置選擇之中。雖然維持2014年3成以上的價格下滑不太可能,但是1成以上的價格下降卻絕不會有任何問題。導致該類產品價格下降的關鍵因素是:產能擴大和成品率提高。
2015年手機等采用的觸摸屏價格依然會下降:預計降幅不會低于2成。甚至,在大尺寸商用顯示器產品上的觸摸屏價格也會遭受價格寒流。對于后者的主要推動企業,夏普和京東方而言,如果沒有打對折的價格下降,這個市場將很難被開啟。
在2014年價格下滑較快的大尺寸液晶和4K產品,2015年的價格下降速度則會大幅下降。降幅將只有2014年的三分之一。即便如此,這樣是一個在5-8%之間的數值。但是,從整機產品看,2015年全年大尺寸液晶和4K產品的價格下滑依然會比較厲害,甚至超過1成:因為,這些產品目前依然擁有較高的額外技術溢價。
綜上所述,2015年價格下降依然會是從手機到大彩電,從投影技術到觸摸屏產品等顯示技術價格下降較快的一年。單一液晶產品看,全年超過5%的價格下滑是有強大支撐的,個別產品線價格下降依然會在2成左右。
降價背后:顯示產業的內在規律
各種顯示產品為何頻頻降價呢?核心原因很簡單:維持市場規模的增長。
例如,因為IN-cell和ON-cell技術兩大技術的成熟,幾乎所有平板面板都可以制作成內嵌觸摸屏的產品。這就導致,理論上觸摸屏產能(含紅外技術、內嵌技術、外掛技術)和液晶等顯示面板產能的比例高達140:100。這幾乎是絕對產能過剩的狀態,因此2013-2014年擁有超過200家從事觸控產品的企業破產。市場競爭如此慘烈,保持價格優勢就成了主要的運營目標:失掉市場份額,也就意味著死亡,而保持市場份額即是保持產品競爭力,這個競爭力不來自于技術領先,就只能來自于價格領先——對于這些都擁有10年以上歷史的技術,廠商保持技術體驗的巨大差異是不可能的,因此價格戰成了唯一選項。
同樣的問題困擾著OLED顯示產品:站在產業體系成熟、價格低廉的液晶產品面前,OLED雖然顯示效果優勢明顯,卻沒有必須性的替代價值。尤其是利用QLED技術提升色彩表現力的液晶產品,與OLED的效果差異變得更小。OLED不可能在高價位階段對LCD產生替代作用。那么隨著OLED產能和成品率的提升,價格下降是唯一保持產業發展的方法。
即便是液晶技術自身,也擁有很多相關企業的競爭。在全球經濟復蘇依然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在液晶技術已經高度成熟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液晶顯示自身很長的產品壽命的影響下,市場如何消化還在增長的產能呢?答案是,讓消費者買更大的手機、更大的電腦顯示器、更大的彩電。如何讓消費者對大尺寸顯示產品動心,答案更為簡單:那就是大尺寸產品的價格不再昂貴,甚至和稍小一些的產品差距有限。
價格決定規模,這是顯示產業鐵的定律。尤其是,各種顯示技術的高度成熟使得規模對于企業更為重要。
2015年CES展會上,液晶顯示最出色的產品是什么呢?8K、QLED、新型導光板的超薄產品。這三類技術中,大尺寸的8K產品制造技術要求和中型產品的4K相當,不能稱為完全創新的產品。后兩者,雖然是全新的產品,但是改進的技術部分都是背光源,而非液晶顯示自身。倒退到2014年,CES展會,最火的技術是什么呢?4K和曲面。4K技術對于大尺寸電視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但是和手機等中小尺寸產品早已成熟的高解析度技術如出一轍,技術創新有限;曲面則更是一種沒有實質性產品技術進步的“外觀”變化——曲面只是利用液晶屏幕固有的韌性,實現了一種窄眾的產品形態變化而已。
連續兩年的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展CES都未能給液晶顯示帶來真正的驚喜:答案非常簡單——任何技術都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進步,具體技術形態都有天花板。液晶現在已經頂到自己的技術頂板了!
產業技術到達一個絕對成熟的階段,企業的競爭不能再以產品差異化為先決條件。這時候誰能控制成本,誰就能控制市場。2010年以來,日本面板產業的歷次虧損都是這個規律作用的直接結果——因為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韓國、日本,這四大顯示制造基地中,日本的編輯成本是最高的。包括能源、環境、人力,到目標市場的運輸成本、關稅等,而且這些因素幾乎難以被克服。
所以,顯示產業的價格下降背后的行業規律可以如此描述:技術過剩背景下,成本決定競爭力時代,市場向低成本企業傾斜,導致的全球價格戰,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產業重組。這個規律的一個顯著表現是:近三五年來,全球主要的顯示面板產能建設集中在我國大陸地區:因為這里是成本低點,同時離需求市場最近。
2014年,價格戰代表產品,4K電視產品和非晶硅全高清手機屏的核心推動者,一個是華星光電、另一個則是騰龍光電——兩者都是大陸地區的企業。2015年,顯示產品進一步價格戰的推動者,也將主要來自于我國大陸地區,包括上游面板企業和下游的整機企業,都將難逃這一規律。
這種價格戰的規律對消費者的影響是:一方面可以更便宜的買到更好的產品;另一方面則面臨產品的“保值危機”——消費決策中何去何從呢?筆者也沒有準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