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業大佬海信,現在摸著鼓囊囊的腰包說“不僅小米有錢,俺也有錢” :視頻服務、電視購物、健康醫療以及在線大屏游戲等互聯網企業,缺錢的主快來啊!
這是目前彩電企業搞互聯網+的新趨勢。從去年底小米的10億美元,到現在海信海視云的資本計劃,花錢真的能賣來“互聯網+”嗎?
智能電視互聯網+老路似乎走不通了
智能彩電行業,搞互聯網+至少已經有三年的歷史。尤其是2014年彩電廠商與互聯網內容企業的結盟、結對戰略,乃成為一大看點。例如,騰訊游戲與TCL和康佳的合作,優酷與海信的合作、TCL與愛奇藝,湖南衛視的合作。但是,最終這些所謂產業生態整合都成了“畫餅充饑”。
因為,在沒有成熟的、有效的盈利模式下,只見投入、不見產出的實情,使得合作方只愿意拿出“既有”素材來“攤大餅”。而真正為智能電視獨家定制的“內容”,除了樂視自己掏錢拍4K電影、電視劇外,就幾乎為零。本不是一家人、又沒有現實利益紐帶,僅僅靠一個看似美味的“未來”的智能大餅,互聯網+電視自然不可能真正“解餓”。
這些問題,小米也清清楚楚看在眼里。所以,雷軍宣布拿出10億美元來“砸”內容生態。而且,這10億美元還僅僅主要瞄準視頻(競爭對手樂視的優勢)一個領域。甚至,小米搬出了自己最早的天使投資人、新浪前總編、業內人脈資源異常豐富的陳彤來操刀“生態內容體系”。——小米唯希望,真金白銀和深水人脈能夠真正營造出一個“互通生態鏈”。
花錢,也不是所有人都買賬
小米陳彤半年成績單,近日被曬:在視頻網站大聯盟基礎上,小米電視、盒子接入播控平臺的正版視頻內容總量達到 18051部,小米手機上為33213部。數目看似龐大,但是競爭效果上恐難說達成目標。
一個關鍵數據是10億美元只花掉了一半。為什么呢?答案無外乎三個方面:1.播控平臺的問題、2.商業模式與分成的問題、3.有些視頻平臺已經和對手結盟,或者眼下不缺錢(雖然虧損,但是兜里的風投資金還很多)。
“智能硬件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遠遠超出我的想象,原來的一些好朋友也成為了正面的競爭對手。”陳彤如此表示。困難大于預期,鈔票的需求烈度有限。這是小米7個月散錢實踐的結論。
但是,畢竟錢,紅紅的毛爺爺是最容易達成內容、平臺和硬件共同價值結構的元素。所以,海信也來了。
海信電器董事長劉洪新表示,海視云即日起啟動A輪巨額融資計劃,以金融資本為撬動和競爭手段,參控股視頻服務、電視購物、健康醫療以及在線大屏游戲等互聯網企業,圍繞電視這塊大屏形成生態鏈,增強核心價值。
這簡直是小米策略的翻版,并放大后的結果。當然海信也有自己的優勢,智能電視平臺1000萬激活量,預計2015年在新增500-800萬激活用戶量;比較小米盒子加電視670萬激活量,規模優勢很明顯。
對于被投資者,現在可能有三種心態:1.老子不缺錢,合作可以,參股沒門;2.小米、海信兩頭吃,日子真舒服;3.靠住一個向另一個坐地起價……無論哪種情況,至少不會有內容企業拒絕“開放”給海信,或者更多的其它智能電視平臺。而小米此前的艱苦趟路,很可能是為整個行業在趟路——風險成本小米最高,收益卻難保獨占鰲頭。
最后一個問題是,海信究竟有多少錢可投呢?按海信電視的盈利水平,拿出三年的利潤,足以超過小米已經花掉的5億美元。——因為小米已經證明,在生態聚合這條路上,花錢也不容易。所以,各位看客,不要為國內盈利能力第一、全球第三的彩電企業海信,擔心錢的問題。
小米、海信互相進入,真的杠上了
拿錢砸生態:小米和海信針尖對麥芒。除此之外,海信電器董事長劉洪新還不忘補充一句“積極驅動海信旗下產品的智能化、移動化、云端化發展,讓萬物互聯”:要知道小米平臺價值的核心可是移動端的手機哦。海信也突出移動化概念,遠比此前嗆聲小米“烏龍版彩電第一”,更有意思。
內容的本質是跨平臺、跨品牌的,小米和海信不可能壟斷。就連自己就是內容巨頭的樂視,也無力壟斷——甚至還要開放給小米、海信等其他品牌。因為硬件到內容是一個產業鏈上的、截然不同的兩個價值階段。
但是,在硬件的市場占有力上,小米、樂視、海信必然是你多一個、我少一個的局面。
比較小米和海信,可以發現,小米的優勢是手機,同時盒子銷量也不錯(國內第一,2014年500萬左右)。海信的優勢是電視,不僅銷量大,而且歷史積累更豐厚,但是海信的手機比較弱、盒子也跑慢了市場至少兩拍。按照彩電市場占有率均攤小米盒子對傳統彩電企業智能電視粉絲的爭奪作用,小米670萬的盒子與彩電平臺,至少有50-70萬的盒子是搶了海信的歷史客戶。
所以,2015年海信明確加強了盒子產品線,同時強化線上銷售戰略、重組電商平臺和團隊,積極整合線上線下O2O業務。這些動作即有面向未來的企業戰略調整的必然性,也有狙擊小米、樂視的戰術意義。其中,盒子產品線的成敗,對于挽留海信海量歷史客戶資源,價值極其巨大。
海信稱2017年,智能平臺用戶激活量會達到3000萬——這個數目不可能全靠智能電視。因為,其一海信智能電視雖然銷量巨大,但是三年增加2000萬的激活量,相當于目前1000萬成績的兩倍,即便海信智能電視銷量占比達到100%,幾乎也要90%以上的激活率——這兩個數據都很難實現的。第二,即便購買了海信電視,消費者依然可以選購小米盒子——尤其是老電視的擁有者,通過選擇更好、更先進的盒子,改善智能體驗,正在成為一種時尚。也就是說,海信目前的1000萬用戶,也會在未來三年有相當一批轉換成盒子客戶。
所以,盒子對于海信智能平臺規模而言,是最大的一個變量。預測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智能盒子銷量會上升到2000萬臺的規模,而且盒子的激活率遠高于普通智能電視。這將是智能企業必須緊緊抓住的另一批客戶資源。
由此可見,表面上海信和小米是生態之爭,本質卻比拼的是硬件平臺的銷量之爭。手機、盒子、TV三條線的全面戰爭,綜合實力勝負依然未有定論。而花錢攢內容,只不過是為了贏得平臺規模,提供人氣——至少在有明確的智能電視內容盈利商業模式之前,這一點不會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