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ED照明需求的推動下,業內似乎達成了LED行業即將在2016年末期定格局的共識。相關企業紛紛擴產能、攬人才、鋪渠道,熬過LED產業前期的數輪洗牌,誰也不愿意錯過LED照明市場爆發的盛宴。
然而,機會畢竟屬于少數人。當“十億元”航母型企業在不斷增加的同時,倒閉潮、跑路潮同樣席卷而來,中小型照明企業的生存壓力在增加,企業間的競爭實力區隔在拉大。對于企業來說,如何在群雄割據中夾縫求生非常關鍵。
那么在LED產業進入充分市場競爭周期的情況下,未來三年,照明市場的集中走向是否有何規律?從供應鏈環節來看,LED產業是否有何新的機會?
競爭態勢仍舊繼續
中國LED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產業也經歷了數輪倒閉和重組的洗牌過程,但是目前看來,仍然存在過度競爭的狀況。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LED應用企業的數量為1.33萬家,到了2015年,這個數量會下降至1.23萬家。應用型企業數量如此龐大的同時,也意味著,接下來的一年還將有大概1000家應用企業面臨倒閉的危機。而這種情況,中上游企業同樣無法避免。
“對于封裝企業來說,幾乎是夾縫中求生存。目前封裝行業普遍毛利率偏低,在沒有利潤的情況下,企業售后服務以及創新能力都將找不到持續點,實力的差距也將持續拉大。”晶科電子總裁特助宋東表示。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最主要的還是需要專注,對于企業最終會何去何從,現在就定位還為之過早。”旭宇光電技術總監陳彥銘進一步表示。
產業集中度仍舊較低
任何行業都有其生命周期,市場成熟期過后就會進入寡頭競爭階段,出現分水嶺。
LED產品價格的下降和質量的穩定提升,使得需求逐步回暖,由此行業上、中、下游公司集體受益。但是,目前行業中并未出現寡頭型企業。
“實際上,眼下LED行業的集中度還很低,無論是普通的家居照明還是辦公照明,并沒有形成一個壟斷性的品牌。在室內照明領域,還有很多產品線,市場的集中度不高,企業還可以走很遠。”立洋光電副總經理呂德鋼表示。
“而在戶外照明,品牌的集中度就更低,比如說港口燈或者庭院燈,更加沒有一個統一性品牌出現。” 呂德鋼進一步強調。
市場并未飽滿,企業仍舊有機會,但是對于企業而言,規模以及品牌影響力仍舊是衡量企業競爭能力的最主要原因。
“在性價比為競爭標準的封裝領域,標準化以及持續的創新是企業必走之路。”鴻利光電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李坤錐說。
“封裝的形態在改變,在目前的競爭局勢下,假如想要以量取勝的話,企業如果沒有進入3K俱樂部的話,會非常艱難。當然,如果企業走的是小眾市場,又具備獨特的產品,那還是會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李坤錐進一步解釋。
三年后定生死
LED行業不斷通過開拓新的應用領域驅動行業的成長,上游的技術進步提供下游進入新應用領域的可能性,而下游的創新應用帶動了上游相關產業鏈的蓬勃發展。過去的數10年中,景觀亮化、手機背光、顯示屏、電視背光都在某段時間提供了產業前進的驅動力。
2014年,很多應用都已經進入了成長最快的時期,甚至有一些已經進入衰退期,目前還能看到的驅動產業成長的主要就是LED照明市場。但是未來LED這個產業未來是像虛線顯示的一樣緩慢衰退,還是伴隨著LED照明周期的終結而徹底走向衰落還未可知。
“三年以后,產業將塵埃落地,格局即將形成,細分領域的品牌集中度將會增強。” 斯邁得營銷總監張路華對LED的發展形成以上判斷。
而對于未來芯片企業的走向,華燦光電副總經理施正剛表示,“對于芯片行業來說,未來三年是產品性能和技術路線的選擇,需要更下游應用緊密結合。”
實際上,供應鏈的優化,不單單是生意關系,更是能否形成合作伙伴,不單單是產能上,已經進入了在技術創新上能否領先。
“中國的每個領域都是海量市場,以封裝編帶機為例,據我所知,2012年有六十幾家,但是到現在就在5家左右。我們進入自動化領域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在封裝行業也擁有豐富的人脈資源,在投入上也把握高節點。” 炫碩光電董事長趙玉濤認為,市場的發展也為企業進入自動化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