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合肥市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2017~2019年)》在合肥市政府第91次常務會上獲得原則通過。合肥市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建設“3411”產業體系,主攻多個細分領域,構建三大支撐體系,探索具有合肥特色的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之路。
【轉型】建設世界級智能家電產業集群
通過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工程,《實施意見》提出,到2019年,合肥市傳統優勢產業產值將達6500億元。合肥市將打造汽車、家電“整機-配套-集群”、裝備制造“主機-關鍵零部件-集成系統-示范應用”等若干全產業鏈,建設世界級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全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汽車零部件研發制造基地。
另外,合肥市將加快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長安整車二期、合肥海爾創新產業園等智能工程建設。到2019年,累計完成技術改造投資6000億元,占工業投資60%以上,滾動實施重點技改項目800項以上。
【集聚】智能設備有望實現個性化定制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合肥市工業發展的助推劑。《實施方案》明確,將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工程。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產業,推進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加快京東方10.5代線等項目建設。
聚焦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終端、機器人(300024)、燃氣輪機、太陽能(000591)光伏、新型顯示、軟件等多個細分領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千億級細分業態,鞏固提升合肥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值得期待的是,合肥市將依托智能可穿戴產品方面的先發優勢,以滿足現代智能生活需求為出發點,推動智能硬件創新,發展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等高端智能終端,探索柔性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的運營模式,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
【突破】率先解決家電等產業基礎性瓶頸
通過實施工業強基突破工程,合肥市將引導材料、零部件研發生產企業、工藝和技術研發機構等有機結合,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率先解決家電、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機器人、軌道交通準備等產業急需的基礎性瓶頸。到2019年,力爭優勢產業發展基礎零部件和先進制造工藝實現自主保障。
工業基礎主要包括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這“四基”是工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的根基。合肥市將培養20家左右年銷售收入超過5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注于“四基”細分領域的強優企業。通過實施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卓越提升計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先進制造基地。
【融合】打造有影響力的工業設計示范基地
在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工程中,合肥市將推動制造業由加工組裝為主向“制造業+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鼓勵工業企業圍繞全產業鏈進行整合優化,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
今后,合肥市還將全面提升工業設計能力,推進工業設計中心以及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中國(合肥)工業設計城建設,打造國內乃至國際有影響力的工業設計示范基地。到2019年,研發設計服務產業營業收入將達到400億元,培育引進國內外80家以上知名研發設計企業品牌。
【提升】培育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通過實施品牌質量提升工程,合肥市要著力培育一批擁有核心競爭力的自助品牌,享譽國內外的領軍企業,促進合肥品牌向區域品牌、中國品牌、世界品牌轉變。
《實施方案》明確,到2019年,合肥市將培育3到5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引領行業發展的優秀制造業企業。
【加速】爭創以合肥為主片區的安徽自貿區
產業國際化加速工程明確,推進合肥水運港、合肥國際內陸港、合肥航空港、綜合保稅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開放平臺建設。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還將復制推廣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成熟試點經驗,積極參與爭創以合肥為主片區的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
在“走出去”時,鼓勵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企業,通過新建、參股、并購等多種方式,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通、通行、能源等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探索與當地共建境外產業集聚區。
在“引進來”時,著重推進中德(合肥)智慧產業園合作區、中德(合肥)智能制造國際創新園、中韓(合肥)國際合作示范園區建設,支持外資企業在合肥設立地區總部、職能型總部、研發設計中心等。
【協同】打造語音創客空間等特色平臺
“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合肥市將重點支持以企業為主體提出重大科技需求和項目建議,支持企業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政策獎補力度。到2019年,合肥市要建成高水平、高層次新型協同創新平臺7個以上,建成眾創空間40家、孵化器70家以上。
同時,還將鼓勵大型企業利用產業鏈激活帶動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傳統大中型企業二次創業;打造語音創客空間、光伏創業、工業設計城等各具特色的小微制造業企業創新平臺。探索通過創業券、創新券等公共服務新模式,提供社會培訓、管理咨詢、檢驗檢測、研發設計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