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偵碼、wifi探針、車輛道閘、人臉門禁……這些充滿高科技含量的詞匯越來越多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這背后都指向一個概念,智慧社區。
智慧社區可以看做是智慧城市的迷你版,通過打通社區內的人、車、物等細小單元,再將這些多維數據匯入、整合、分析,可以實現更大規模的城市級連接,作為智慧城市運行的有力數據支撐。
從市場建設層面來看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統老舊社區改造,提升信息化水平;二類是新建社區,統籌建設智能化應用。
本篇文章將圍繞智慧社區的三個方面展開:
1、前情提要:相關政策及市場規模
2、跑馬圈地:入局玩家有誰?
3、后續管理:人臉識別的爭議
01、15年 與 5405億
智慧社區的概念并非近幾年提出。
早在2005年,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頒布《居住小區智能化系統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明確指出:“居住小區智能化系統總體目標是:通過采用現代信息傳輸技術、網絡和信息集成技術,進行精密設計、優化集成、精心建設,提高住宅高新科技含量和居住環境水平,以滿足居民現代居住生活的要求。
隨著14年智慧城市的提出,作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多個省市綜合國務院的指導意見,參照相關國家標準,出臺了智慧社區建設的地方標準與指南,規定了智慧社區建設工作原則、智慧社區建設內容。
今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就國家標準《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區 第一部分:智慧社區建設規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標準》)公開征求意見,對智能基礎設施的智能安防監控設施、智能消防監控設施、公用設施智能監測設施、公共環境智能監測設施、智能家居設施等作出了相關規定。
根據《標準》,智慧社區總體架構及具體應用如下:
標準指出,智慧社區總體功能及效果應滿足社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與安全感為指導方向;能對社區的相應數據進行動態采集、反饋、分析、預測并進行標準化管理;能實現統一用戶管理、權限授權管理、信息推送、應用管理等。
隨著標準的出臺,智慧社區的統一性能夠得到進一步改善。
其一,有效解決了智慧社區的統籌問題,避免出現因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受限建設成本、消費水平等因素,致使智慧社區在不同城市和地區間的發展規劃和成果差異較大的問題。
其二,針對參與智慧社區生態建設的主體,包含政府部門、房產開發商、物業/社區運營商、業務提供商、系統集成商等,標準的出現能夠解決各自為政的現象,有效整合服務,實現設備層、數據層、傳輸層、業務層及用戶端無縫鏈接和協同發展。
智慧社區的市場規模同樣不容小覷。
按照國家相關部委的嚴格要求,我國要在2020年實現智慧社區50%的覆蓋。中國當前有7.9億城鎮人口,16.44萬個社區,未來十年,我國智慧社區建設將形成一個萬億級的市場規模。
據求思智庫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市場規模達到7.05萬億元,其中,智慧社區市場規模約3920億元,占比約5.56%。2020年中國智慧社區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405億。
(資料來源:求思智庫)
02、單打獨斗or強強聯合?
有了不斷細化的政策標準與龐大的市場前景做支撐,智慧社區不乏興致勃勃入局者。
1.房產開發商&物業/社區運營商
首當其沖是房產開發商及物業運營商,作為社區的前端市場,第一個嗅到從地產到社區再到全屋場景的智慧化需求。近期,包括綠城、萬科、碧桂園、美的置業、恒大等地產及地產服務企業紛紛推出自己的智慧社區構建方案,以提升其在未來社區建設中的競爭力。同時,作為樓盤開發商,智慧社區的概念的提出對于樓盤價格抬升頗有優勢。
短板同樣明顯,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成本高且更新換代速度快,需要強資本支持。涉及IoT、AI、大數據等等軟硬件統籌,系統架構的專業性和復雜度都較高,需要強大的技術班子。同時,在進行開發時可能局限于自身的樓盤,配套出售,沒有對外開放能力。
2.CV科技公司
CV科技公司,作為具備計算機視覺、語音語義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和區塊鏈等中的一項或多項底層技術的技術派,提供應用軟件開發和硬件設備生產。
難點在于入局困難,對物業的業務線掌握不夠清晰。對協調各方利益,跨多個政府部門、社區協作的能力有所欠缺。
3.安防企業
AI落地以來,在場景與技術的融合上,沒有人比安防領域做得更好。安防企業的劣勢也同樣明顯,只是針對特定的安防場景有發言權,無法覆蓋全場景運營。
4.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公司具備專業的運營能力,商業模式可行,但獲取用戶的成本較高,黏度主要靠活動和補貼來進行。更重要的是,沒有社區終端的支持,又缺乏硬件和物業管理能力,猶如被捆綁住手腳,難以落地。
以上入局者各有優勢也各有短板,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成為當下熱門選擇。
1.萬科&海康
去年11月,萬科子公司與海康成立了萬御安防的科技服務公司。萬科此舉意圖借由海康的軟硬件能力,發力智慧物業賽道,發力智慧社區。
2.綠城&大華
同年10月,綠城中國與大華在杭州順利牽手,雙方聚焦安防監控平臺、自有品牌培育,簽訂系列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聚焦安防監控系統平臺、智能家居、OLA組網系統及物聯網平臺、智慧園區運營等板塊,在房地產科技化、智能化產業小鎮開發、自有品牌培育等領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3.華為&興海物聯
華為在數字化轉型領域是公認的獨占鰲頭,興海物聯是地產行業內頭部的科技公司,兩者優勢互補,面向行業聯合推出的智慧社區解決方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征:①不求大而全,不求符合每個地產商各自的特質,聚焦解決每個社區基礎運行服務的核心痛點;②具備快速交付和規模化復制能力;③不同于純軟件輸出,提供端到端的全鏈解決方案,包括軟件、硬件、集成、運維等一系列服務。
4.恒大&騰訊
恒大地產、騰訊集團合作創立的恒騰網絡,在兩個關鍵方面促成了數據集成的細分化:恒大地產豐富、針對性的線下數據來源,騰訊集團巨大的線上用戶資源與強大的數據綜合處理能力,雙方合作發力將輸出結果應用至綜合性社區服務,形成了“體驗-數據-整合分析-體驗提升”的智慧社區數據閉環,讓恒騰網絡的智慧社區實踐更上了一個臺階。
面對智慧社區當前格局,有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提到:相對于大廠商的大規模占領市場,更愿意用“零星的競爭”來形容目前的市場格局。未來,強強聯合能否打破“零星的競爭”,大可拭目以待。
03、管理風險:人臉識別背后的隱患
所有的方便背后,都可能隱藏著不方便:漏洞或風險。
智慧社區也不例外,社區每天直接面對萬千業主,以門禁系統中的人臉識別為例,敏感的生物信息一旦錄入就有被盜用風險。
2018年7月,浙江紹興一名叫張富的大專畢業生,利用非法購買的公民個人身份信息,將相關公民的照片制成3D頭像,通過支付寶人臉識別認證。在他被查獲的電腦里,警方發現了200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2019年,18歲、初中文化的田某,通過抓取、攔截、保存銀行系統下發的人臉識別身份信息數據包,在一個手機銀行APP內使用虛假身份信息成功注冊了賬戶。
放眼世界,對人臉識別這項新技術的反思與規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政治與商業機構,都在警惕這項新技術帶來的種種憂患。
2018年5月,歐盟實施了被稱為“史上最嚴”條例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規定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其中包含指紋、人臉識別等)、沒有保障數據安全的互聯網公司,最高可罰款2000萬歐元或全球營業額的4%。在美國,今年6月,IBM、亞馬遜、微軟公司先后發表聲明稱,不會向警察部門出售人臉識別服務。
而近日,《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提出:禁止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進入小區。如獲通過,該管理條例將成為我國首部明確規定人臉識別禁止性條款的地方性法規。
智慧社區的運營主體如何避免信息泄露和保障安全性,也是需要攻克的難點之一。
前路漫漫亦燦燦。當前的智慧社區作為智慧城市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雖然還未普及化,距離真正的“智慧”仍有一定距離,但隨著新基建及《標準》的進一步落地,集成技術的進一步升級,達成高效的全場景運營及服務指日可待。
上海寰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寰視”)創立于2010年,是領先的智慧視聽解決方案服務商之一,專業提供企業級視聽信息全域互聯與協作解決方案,致力于將智慧視聽價值傳播至公檢法司、企事業單位、軍事、生產、醫療、教育等各行業領域,以視頻為核心建造智慧網絡,用智能聯結世界,將便利帶進千家萬戶。
上海寰視在大屏拼控、信號處理、指揮協作、跨地會議等各應用層面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先進、穩定、優越的產品解決方案及服務。始終堅持以客戶需求為核心持續創新,用包容的態度與合作伙伴攜手共贏,透過智慧視角,為視聽行業帶來無可比擬的變革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