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伴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新基建等一波又一波科技浪潮的到來,智慧城市的建設方興未艾。然而,“智慧城市不智慧”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建設者們。而城市大腦,作為互聯網大腦架構與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的產物,是城市級的“類腦復雜智能巨系統”,將從根本上實現智慧城市,成為智慧城市建設和前沿科技領域的新熱點。
目前,中國在城市大腦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建設實踐方面處于世界領先位置,而標準化無疑會成為進一步鞏固領先優勢的“利器”。日前,城市大腦全球標準研究組、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數字治理研究中心、天府大數據研究院、沃民高科超級智能研究院聯合發布了世界首份《城市大腦全球標準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將有效加快全球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助力中國在該領域實現領先。
城市大腦興起
城市大腦是互聯網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與城市建設結合的產物。一方面,城市大腦會繼承互聯網大腦的特征;另一方面,城市大腦是互聯網大腦的子集,通過互聯網大腦,城市大腦之間能夠進行信息互動。
互聯網大腦的形成與21世紀科技生態的類腦化有關,為城市大腦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經過50多年的發展,互聯網逐步從扁平的網狀結構演化為立體的類腦模型。在21世紀,數十億人類群體智慧與數百億機器智能將通過互聯網大腦架構形成一種人機協同的類腦復雜智能巨系統。互聯網的這一巨大變化將對21世紀科技生態產生重大影響。包括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城市大腦和工業大腦在內的許多前沿科技的誕生,都與互聯網大腦架構的發育有關。
早在2015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就發文提出“城市大腦是互聯網大腦架構與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的產物,是城市級的類腦復雜智能巨系統”這一結論。城市大腦的作用是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解決城市運行中面臨的復雜問題,更好地滿足城市各成員的不同需求。在人類智慧和機器智能的共同參與下,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5G、云機器人、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的支撐下,城市神經元網絡和城市云反射弧將是城市大腦建設的重點。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大腦的發展并不局限于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而是有著更宏大的目標:當世界范圍的城市大腦連接在一起,城市大腦最終將形成世界神經系統,為人類協同發展提供一個類腦的智能支撐平臺。
中國勇立潮頭
在城市大腦這個全新的領域,得益于產業界和學術界的敏銳洞察與探索,中國站在了潮流尖端。
2016年,杭州在全球第一個正式宣布啟動城市大腦建設。截至2020年6月,全國已有數百個城市啟動了城市大腦建設計劃。阿里、華為、百度、騰訊、科大訊飛、中科大腦、360、滴滴和京東等數百家科技企業宣布進軍城市大腦領域,相繼提出了自己的“泛城市大腦”技術規劃。
由于城市大腦尚處于建設初期,產業界和學術界有著不同的理解,因此國內先行城市攜手科技企業根據不同的理解進行著不同的探索:有的從城市級人工智能中樞的角度著手,有的從城市交通與安防的角度啟動,有的從城市生命體的角度展開,有的則從類腦結構角度研究。
“各自為營”式的探索,令城市大腦建設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第一,城市各領域的人、機器、AI系統缺乏統一的規范,無障礙地連接到城市大腦的系統中,存在著部門孤島、行業孤島、企業孤島和地區孤島的問題。第二,城市的各種需求不能在同一個平臺上統一解決。第三,承建城市大腦的科技企業之間無法形成協同效應,一個城市的城市大腦建設工作往往會被巨頭壟斷,中小科技企業很少有機會主導或參與。“展望未來3到5年,當不同城市、不同國家需要實現城市大腦的互聯互通時,當前城市大腦建設方式的問題將會凸顯。”《報告》主筆人劉鋒特別強調。
標準化為發展提速
標準化無疑是打破部門孤島、行業孤島、企業孤島和地區孤島的“利器”。城市大腦的發展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那么無論是城市內部還是城市之間都很難形成一個協同工作的整體。例如,一個城市的垃圾運輸車一旦駛入其他城市管轄區就很難被跟蹤到。
城市大腦的標準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報告》指出,近50年來,IT相關智能產業有三次重要的標準制定機遇,而城市大腦的標準化則是第三次機遇所在。第一次是TCP/IP協議的制定,規范了硬件設備之間的通信活動;第二次是W3C規則的制定,規范了互聯網上信息展示與數據傳輸活動;第三次很有可能是從城市大腦到世界大腦的規則制定(WWNSR),將在應用層規范人、物和系統的交互與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