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一:十四五規劃出臺,堅持擴大內需,建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新格局
十四五規劃指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暢通國內大循環:依托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立足國內大循環,發揮比較優勢,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全面促進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健全現代流通體系,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降低企業流通成本,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開拓城鄉消費市場。
大事件二:商務部高度重視零售創新,推進數字化轉型;大力推進小店經濟、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
1、商務部召開全國零售業創新發展現場會 鼓勵實體商店進行數字化改造
10月14日消息,商務部在合肥召開全國零售業創新發展現場會,高度重視零售業創新發展工作,強調創新驅動,大力發展以供應鏈為核心的新型品牌連鎖,加快零售業數字化轉型,發揮大型零售企業“以大帶小”的促進作用,推進零售業跨界融合、線下線上融合,提升供應鏈效能,促進降本增效,實現零售業高質量發展。
2、商務部等七部門啟動小店經濟推進,2025年達百城千區億店
7月16日消息,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推動形成多層次、多類別的小店經濟發展體系,加快小店便民化、特色化、數字化發展,以穩定就業、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提升經濟活力。到2025年,培育小店經濟試點城市100個,賦能服務企業100家,形成人氣旺、“煙火氣”濃的小店集聚區1000個,達到“百城千區億店”目標。
3、商務部:開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力爭到2022年,全國品牌連鎖便利店達30萬家
8月11日,商務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三年行動的通知》,要聚焦影響便利店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快網點布局,推動數字化改造,建立智慧供應鏈,通過“新建一批、加盟一批、提升一批”,全面推進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力爭到2022年,全國品牌連鎖便利店門店總量達到30萬家。
大事件三:IPO/投融資領域熱點不斷,零售數字化轉型助力飛躍
1、良品鋪子IPO,成上交所首家網絡上市企業
良品鋪子于2月24日在上交所上市,募集資金4.88億元。良品鋪子也成為此次肺炎疫情期間湖北上市的首家企業。這是上交所歷史上首次以網絡取代交易大廳現場形式舉行上市儀式。良品鋪子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通過信息化技術、互聯網工具及智能化工具,良品鋪子實現了全渠道的數字化轉型,使用戶觸達更便捷。
2、九毛九集團在香港掛牌上市 數據優異
1月15日,九毛九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這是是繼海底撈之后,又一家大陸地區中式餐飲企業在香港上市。九毛九擁有麥當勞的強運營基因,屬于單品爆款小店模型,又有網紅餐廳的特質,發展迅速,九毛九集團成立于2005年,是以連鎖經營為核心的中式快時尚餐飲集團。截至當前,九毛九集團共有310家門店。預計未來2019年至2021年將新開設370家自營餐廳,并預計將新開設460家加盟餐廳。
3、名創優品紐交所上市 背后的數字化創新成果突出
10月15日,名創優品在紐交所上市,資料顯示,名創優品是一家產品驅動的全球化創意居家生活用品零售商,截至2020年6月30日,名創優品在全球逾80個國家和地區構建了超過4200家門店的零售網絡,其中在中國市場開拓了超過2500家門店,海外市場超過1680家。創優品此次赴美上市的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擴張全球門店和零售網絡,升級倉儲和物流網絡、進一步提升數字化運營系統等。
4、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敲鐘上市,互聯網科技和數據雙驅動
11月20日消息,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逸仙電商經營的是美妝生意,但逸仙電商有時更像一家科技公司。從創立早期,逸仙電商就開始在IT系統、產品研發、內容創造、消費者溝通渠道、供應鏈體系等基礎設施方面持續投入。
5、和府撈面獲4.5億元D輪融資 深入合作探索餐飲數字化
11月16日消息,中餐連鎖品牌——和府撈面已正式完成4.5億元D輪融資,創下本年度業內最高融資紀錄。據悉,和府撈面目前在運營近270家門店,年底總門店預計達到310家。2021年計劃開出200家左右門店。還將啟動海外開店項目,邁出全球化品牌輸出的腳步。
和府撈面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中式面食直營連鎖餐飲品牌,除線下門店外,亦形成了線上外賣、和府商城,并開拓第二曲線財神面、一口撈面等新的業務增長模式,強化和府矩陣。
7、滬上阿姨獲近億元A輪融資門店數量超2000家 重視門店數字化改造
11月24日消息,連鎖茶飲品牌滬上阿姨近日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本輪資金將主要用于深耕供應鏈,以及打造品牌核心壁壘。
滬上阿姨成立于2013年,以“時髦之茶,源自滬上”為品牌定位,專注為二三四線城市級別的年輕消費者提供健康、好喝且不貴的新式現制茶飲,定價在10元-20元之間。其創新地提出了五谷茶飲的概念,如今已在全國300多個城市開業超過2000家門店,年銷量超過1億杯。
8、百草味以7.05億美元的價格賣身百事 聚焦定位整合多方面優勢
通過本次交易,公司將集中資源圍繞“高端紅棗好想你”的品牌定位,整合公司品牌、產品、渠道、技術、資源等優勢,打造全國特色農產品運營平臺,形成全國縣域特色農產品運營商共享模式,本次交易的完成將為公司“平臺經濟”模式的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保障。
大事件四:2020國際進口博覽會展示5G、區塊鏈等新技術
11月4日消息,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正式啟幕,習近平總書記做開幕致辭,表示中國在確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舉辦這一全球貿易盛會,體現了中國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真誠愿望。
1、優衣庫首秀進博會,“藝術+科技”煥新未來生活方式
本屆進博會,攜“明日博物館”首次亮相進博會的優衣庫,以10大創新展區、6大服裝科技,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充滿科技力量的沉浸式體驗。
通過藝術與科技的結合賦能產品,在提升產品舒適度、功能性的同時,體現可持續性,是優衣庫產品打造的底層邏輯。“便捷+體驗”的全渠道布局策略:“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訊息、社交、線上、門店整個一體化的全渠道體驗。”在這樣的渠道布局理念下,優衣庫成為了為數不多能夠平衡好線上成長和線下拓展的服飾零售品牌,而這依然離不開其“長期主義”的可持續性發展理念。
2、5G全力助威進博會
據悉,本屆進博會場館及周邊重點區域實現5G覆蓋,并且隨著5G技術成熟和場景應用的豐富,5G網絡保障第三屆進博會“更智慧”。同時,升級后的5G基站,實現了5G獨立組網后可擺脫5G手機對于4G網絡的依賴,大幅提升上行傳輸速率,據現場實測,在進博會主場館下載一部4個G左右的高清影片只需要約15秒。
3、各類區塊鏈新應用有望跨行業賦能
知名國際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SGS,在進博會現場全球首發了區塊鏈賦能中國市場全渠道解決方案。此次SGS帶來的區塊鏈追溯系統——通測鏈,可對進口食品追本溯源,幫助更多海外好產品進入中國。除了食品跨境溯源,區塊鏈技術也開始走進藝術領域。洛克菲勒藝術中心協同AWS(亞馬遜公司旗下云計算服務平臺)和微軟等,打造了一個藝術資源數字化平臺——Zerone藏諸名山。這一平臺將結合中國的電子商務模式,通過引入區塊鏈技術,改善藝術產業由來已久的流通、保真、知識產權等問題。
大事件五:無人售貨和自助服務不斷優化,顧客體驗和智能交互性更強
1、華為首個智能無人售貨店開業:7x24小時自助買手機
2020年1月1日,華為首個智能無人售貨店在武漢正式開業。這家無人售貨店位于光谷新發展國際中心,外形酷似一個環形的“飛碟艙”。據悉,該無人售貨店可7×24h營業,店內有一大兩小智能機械臂,商品的揀選和出貨完全依靠機械臂來完成。
華為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核心戰略,就是全場景智能生活體驗,并圍繞消費者衣食住行全場景提供智能生活解決方案。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ICT技術來實現經營模式的創新,已成為零售行業的共識。“零售業正在進行著一場智能化的變革,新的技術手段將加速零售業的數字化轉型。”
2、肯德基無人自動餐車上街招手即停、15秒出餐
11月23日,沈陽萬象匯廣場出現必勝客的自動駕駛“無人移動早餐車”,賣帕尼尼+豆漿等組合搭配早餐套餐,人均10元。
而11月24日,肯德基的無人移動早餐車也出現在上海街頭,賣打包好的漢堡等套餐,15秒取餐。顧客只需通過掃描餐車上的二維碼,選擇好餐品,在線上付款后就可以打開相應的櫥窗,取走餐品,整個過程不到15秒。每個餐車可以提供200-400多份餐食。
據相關報道,送餐車使用5G無人駕駛新技術,沒有人員駕駛車輛,而且沒有配備員工售賣,全部數字化、自動化送餐、取餐,根據顧客招手即停。
3、亞馬遜首家生鮮超市LA開業,智能Dash購物車自動結算
8月27日消息,亞馬遜在加州開設了公司第一家Fresh超市,這家占地1000平方米的門店將應用亞馬遜的智能Dash購物車,配備傳感器和圖像識別功能,自動掃描被放入購物車的產品,并添加到結算清單中。這意味著顧客不再需要在結賬時排隊。購物車裝上商品后,購物清單會同步到屏幕上,金額也實時顯示,可以量入為出,能夠促使理性消費。
大事件六:中國零售業復蘇態勢領跑全球,線下渠道強勢反彈
12月18日,全球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全球零售業帶來深刻影響,伴隨著人們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的轉變,消費市場格局也發生重大變化。得益于對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國的消費復蘇步伐走在了世界前沿,在經歷疫情期間線上消費的爆發后,線下渠道也開始強勢復蘇。
線上增長回歸理性 線下渠道強勢復蘇:尼爾森研究顯示,進入第三季度,線上銷售在增長同時開始回歸理性,線下渠道則在疫情后強勢反彈。7月份和8月份線上渠道的重要性為分別為25%和27%。與此同時,線下渠道開始強勢復蘇,7月份和8月份線下渠道的重要性分別為75%和73%,相比之下第二季度為66%。
最新行業趨勢調研還顯示,O2O,社交電商和市場下沉是渠道的未來大重點。在回答未來12-18個月公司的業務重點有哪些時,79%的受訪者選擇了更加關注O2O,64%選擇了社交電商和私域流量,57%選擇了市場下沉。
“新常態下,零售商和品牌商應聚焦包括O2O等所有新興渠道在內的全渠道發展,針對新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場景進行大膽創新,同時借助大數據,來獲取真實、有價值的洞察,制定出更準確有效的發展策略,實現更高的ROI資源配置。”
大事件七:國家出臺社區團購”九不得”
12月2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范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互聯網平臺企業參加。
會議充分肯定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嚴肅指出當前社區團購存在的低價傾銷及由此引起的擠壓就業等突出問題,希望互聯網平臺企業切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主動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在增創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維護公共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體現更多作為、更多擔當。
為嚴格規范社區團購經營行為,會議要求互聯網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
一是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
二是不得違法達成、實施固定價格、限制商品生產或銷售數量、分割市場等任何形式的壟斷協議。
三是不得實施沒有正當理由的掠奪性定價、拒絕交易、搭售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
四是不得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排除、限制競爭。
五是不得實施商業混淆、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危害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六是不得利用數據優勢“殺熟”,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七是不得利用技術手段損害競爭秩序,妨礙其他市場主體正常經營。
八是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給消費者帶來安全隱患。
九是不得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危害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大事件八:國家監管部門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近日,國家監管部門依法依規對涉嫌壟斷行為的互聯網企業展開立案調查。
近年來,我國線上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線上經濟憑借數據、技術、資本優勢也呈現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的趨勢,市場資源加速向頭部平臺集中,關于平臺壟斷問題的反映和舉報日益增加,顯示線上經濟發展中存在一些風險和隱患。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明確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得到社會熱烈反響和廣泛支持。可見,反壟斷已成為關系全局的緊迫議題。
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只有競爭環境公平,才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和企業優勝劣汰,而壟斷阻礙公平競爭、扭曲資源配置、損害市場主體和消費者利益、扼殺技術進步,是監管者一直高度警惕的發展和安全隱患。自線上經濟誕生以來,我國始終支持和鼓勵互聯網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但鼓勵與規范應當并重,線上經濟必須依法依規進行創新發展,如果超越法律法規限制,放任市場壟斷、無序擴張、野蠻生長,終將使整個行業無法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此次監管部門依法依規對涉嫌壟斷行為的互聯網企業展開立案調查,正是為了更好規范和發展線上經濟,讓互聯網行業在法治軌道上更好前行。
大事件九:進一步加大農產品市場支持力度,提升軟硬件建設水平
2020年7月,針對北京新發地的疫情暴露出我國在農產品市場建設和運營中存在一些缺陷和問題。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農產品市場支持力度,提升軟硬件建設水平,規范建設運營管理各項制度,為城鄉居民創造更優更好的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
政策愿景引導下的行業大勢——農貿市場新平臺模式:農貿市場從供應鏈強化向社會資源整合全面發展。統一零售平臺如統一經營管理、統一物流配送;貨品交易云平臺如訂單管理、客戶管理、庫存管理;貨品交割服務平臺如第三方金融、第三方倉儲、第三方物流;社會資源對接平臺如溯源系統對接、公共資源整合、大數據分析、風控與決策等。
其中,信息化又涉及通過對物業管理、交易結算、冷庫及配套設施、檢測與溯源管理的信息化,達到對場內物流、信息流、現金流的規范管理,使得工作人員、管理層、商戶、買家、司機等多種角色對于信息化系統工具與方法的掌握和適應。
農貿市場的數字化,不僅是零售端店面的數字化,而是涉及到農產品產地、流通、零售端等各個環節。而對于這些環節,數據應用服務、軟硬件系統的集成與傳統農貿業態的結合最為突出。
大事件十:餐飲零售化加劇,探索正行式
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餐飲門店遭重創,餐飲企業銷售下降7~9成,餐飲行業高房租、人力成本,而門店訂單減少、工資損失、房租損失、食材損失正是這次疫情給餐飲企業帶來的主要影響。而在此背景下,餐飲零售化正在大多數品牌餐飲企業中逐漸形成。
疫情期間:北京旺順閣多家門店在外賣平臺上線了“新鮮蔬菜”預定產品,消費者可直接通過外賣平臺在旺順閣下單購買新鮮蔬菜;小吊梨湯除了售賣新鮮蔬菜外,還售賣已經進行過預加工的蒜末、蔥段等產品。唐宮海鮮坊則開始平價出售各類海鮮產品,并可以外送到家。眉州東坡把四川的瓜果、蔬菜、調味料、生鮮、成品、半成品通過線上平臺、社群、社交等手段賣給周邊社區的居民。
看似是疫情期間的降本,實際上餐飲零售化道路正在探索可行性。
不久前,西貝計劃投資10億的新品牌“賈國龍功夫菜”開進超市,以手推車的形式,在盒馬“擺攤”。賣十多個西貝預包裝特色菜,價格在數十元至二百多元不等。不僅是西貝,疫情的沖擊下,頭部餐企紛紛探求新模式突圍:從海底撈賣“家庭方便菜”、旺順閣做“社區便利店”、到眉州東坡、北京宴、長沙文和友等各大餐企進超市開“檔口”……本質上,它們都是“搶占家庭廚房”這一藍海市場。
后疫情時代,很多餐飲品牌恢復到一定程度后,都出現了停滯,即便有堂食、外賣兩條腿走路,也很難恢復到100%。當“業績增長停滯”成為新常態,尋找新的增量市場就會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而家庭廚房作為新藍海,孕育著巨大的消費增量市場。“搶占家庭廚房”大戰已經打響,未來還有很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