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萬山林立佑太平,千江匯聚歸源頭;在這里,英勇的革命先輩曾寫下“安邦志,濟民衷,愿作霖雨濟群生”的豪情壯語;在這里,巴可看到了古老文明在歲月中煥發的新生力量!
為了銘記那些守護寶地的英勇兒女,萬源以風情民俗文化為本底,以“節氣”為時間線和情節發展線,創作了一出大型山體光影實景演藝秀《秘境龍潭》。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秘境龍潭》以龍鳳文化為脈絡,將光影與實景結合,在龍王八子負屃與巴山女孩鳳兒的愛情故事中講述了龍潭河的由來。在表演現場,天為幕,地作臺,光與山交相輝映,再加上布置獨特的舞臺,編排完美的舞蹈,現場淋漓出彩的表演······整場劇高潮迭起,引人入勝,也讓龍潭河景區更加驚艷!
李白曾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但萬源人民不怕難,所以,萬源從昔日的“秦川鎖鑰"變成了如今的“秦川通衢”,盡顯浩然祥和之氣;劉禹錫曾說“巴山夜雨話凄涼”,但巴可看到的是好山好水好兒女,在現代化文明的注視下“幸福萬源長”。
光影者,百代之存續
《秘境龍潭》的整場演出恢宏盛大,場景搭建卻只用了不到200天時間。在巴可堪稱神奇“造物”的可視化技術下,在400多名演職人員頂風冒雪的滿腔熱情下,大家共同努力,攻克了重重困難。這才使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龍脈大川的神奇昭示,鳳兒負屃的人神之戀,龍鳳呈祥的圓合之歌,均在大巴山下的龍潭河得以唯美呈現。
穩定再現龍潭之“奇”
演出的地點依山傍水,可謂是天然好風光,同時也面臨著戶外環境惡劣,低溫、蚊蟲、雨水多,且安裝位置有限,投影機負荷過重等問題。
好在巴可安裝團隊有著豐富的戶外安裝經驗,且巴可的投影機能憑借產品的穩定性,在半戶外情況下也能保證長久穩定運行,這才有了演出現場震撼人心的奇觀。
近距離探究龍潭之“秘”
為了達到沉浸式的觀感體驗,所有觀眾在戶外山體實景中均為近距離觀看。這對影像的分辨率和亮度、色彩有著空前的挑戰。
巴可根據演出需求,設計了一套顯示解決方案,用19臺UDM-W22,應用覆蓋范圍最廣的可選配鏡頭,在60米長的假山上造景做出影像,還在樹林上打造了50米長、8-10米高的景象。這才有了演出現場中“立春”“清明”“大暑”等十個如夢似幻的節氣場景,在場景變換中為觀眾逐一揭開龍潭的神秘面紗。
實力承載龍潭之“福”
不同于其他投影,實景演繹秀承載影像的不是實體面,而是投在破碎感的樹葉和山體這種不平整、復雜的投影面上。這直接導致了成像困難,且成像光損耗嚴重。
巴可團隊實地進行考察后,靈活地調整了激光投影機的安裝方法,可根據現場需求調節出最合適的投射角度。同時運用了3DLP技術,確保在成像過程中色彩準確,亮度高,且一致性優異,無懼光損耗。在虛實邊界的不斷模糊中,令觀眾身臨其境,和男女主角一同承繼龍潭之福。
文化是日積月累的沉淀,亦是夜以繼日的革新。巴可通過“夜游+景區亮化”的方式,將大巴山深處那些寶貴的文化財富以全新的光影形式演繹出來,大規模提升了景區的旅游開發,助力鄉村振興。如同化為龍潭湖的龍子負屃與化為鳳凰山的鳳兒守護著大巴山子民,巴可也同樣用光影守護著我們珍貴的文化。
大自然隨著時間物轉星移
巴可則用光影再現滄海桑田
當時光在此交匯
我們用科技講述文化,用文化復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