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Avatar)帶起的 3D 熱潮讓這項已開發許久卻始終欠缺臨門一腳的顯示技術快速躍居主流,也讓 3D 影像處理成為今年度 Computex 展會的重頭戲。從 PC 到電視,所有顯示器都即將經歷‘ 3D 化’的過程。
消費電子產業協會(CEA)估計,2010年將售出430萬部 3DTV ,而到了2013年,平均每四部銷售的電視機中,就有一部是 3DTV 。除了 3DTV 以外, 3D 顯示器也正逐漸滲透到筆記型計算機、數字看板、移動電話,以及更多我們從未曾想象過的全新應用領域中。其中,PC預期會是發展最快速的一個區塊。
PC邁入3D世代
“ 3D 技術改寫了整個電影工業。”nVidia公司創辦人、總裁兼CEO黃仁勛表示,在過去的14個星期中就有10周最賣座的票房都是 3D 電影。包括派拉蒙(Paramount)、夢工廠(Dreamworks)和華納兄弟(WB)等電影公司都已經表明不再制作 2D 電影,今后所發行的影片都將會是 3D 。
下一步就是 PC 。“ PC 產業已經為邁向 3D 做好了準備;很快地, 3D 技術將會同樣地扭轉整個 PC 游戲產業。”黃仁勛說。
為了推動 3D PC, nVidia 發表了采用 Fermi 架構的全新入門級消費性繪圖處理器,同時也提出了‘ 3D PC ’的全新產品范圍概念,正式宣告 3D PC 新時代來臨。“透過 3D PC ,用戶不但可以玩游戲、瀏覽 3D 網站,以及觀賞藍光 3D 影片,還能透過 3D 數字相機來觀賞和編輯 3D 照片。”黃仁勛表示。
期待 3D 為 PC 帶來新刺激動能的不只 nVidia 。“搭載 3D 技術的 PC 將是未來的產品主流,“在未來幾年內,所有以娛樂為主的 PC 都將具備 3D 功能。”華碩計算機(AsusTek) CEO 沉振表示。
華碩已采用 nVidia 3D Vision 技術開發的三款新產品原型: Asus G51 Jx-EE 筆記型計算機采用nVidia的主動式快門眼鏡; Asus EeeTop All-in-One (AIO) ET2400 PC ,支持 USB 3.0 、 HDMI 1.4 ,并配備23.6吋LCD監視器; Asus CG5390 桌上型計算機主機──搭載 nVidia 高階 GeForce GTX 480 GPU ,可同時支持三臺不同的 3D LCD 顯示器。
在此同時,微星科技(MSI)也推出一系列 3D 產品原型──24吋 Wind Top 3D AIO 家庭劇院(AE2420/2400),搭載120Hz觸控顯示器,以及 MSI 開發的 3D Infinity 眼鏡以及可將 2D 內容轉為 3D 的 3D Station 技術。此外,微星并展示與 Dynaudio 共同開發的 GT660 與 FX600 筆記型計算機,預計今年七月可量產。
裸眼式3D鋒芒初露
從今年 Computex 展中各大 PC 廠商競相亮相 3D PC 原型產品的盛況看來,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產業分析師陳逸民表示,今年可說是 3D PC 元年;而以搭配立體眼鏡(stereoscopic)為主的 3D 顯示技術將會是未來五年內的 3D PC 主流。
截至目前,搭配立體眼鏡的 3D 顯示器仍是主流。一款完整的 3D PC 必須包含一副 3D 主動式快門眼鏡;一臺支持120Hz的 3D 顯示器,并搭載硬件運算單元(如繪圖處理器),以便為 3D 顯示器實現高畫質影像。
然而,就在立體眼鏡式 3D 顯示走向商用化之際,強調不用配戴眼鏡的裸眼式 3D 顯示技術也正在加快開發腳步。
“工研院”(ITRI)在 Computex 展示了一款自行開發的 9-view 、 42 吋裸眼式 3D 廣告機,強調可支持 1,920 x 1,080 的 HD 影像播放。“透過自行開發的影像處理軟件體套件將 2D 影像轉換為 3D ,再加上 9-view 設計以及弧狀觀看角度,這款大尺寸面板能夠流暢地播放 3D 影像,”工研院電光所立體影像系統組組長鄭尊仁說。
鄭尊仁表示,“工研院”自行開發了影像處理的軟件及硬件。最初影像轉換及處理是用軟件進行的,但目前已經轉移到硬件上,預計今年底可進行硬件驗證,為臺灣業者提供更低成本的影像處理解決方案。
3D 顯示器的成像原理是采用視差光柵技術,運用傾斜擺設方式減少水平分辨率的損失,并以插圖算法搭配顯示器,以達到裸眼式 3D 的顯示效果。在發展裸眼式 3D 顯示技術的道路上,臺灣業者的腳步非常快。
臺灣早已有專業的偏光膜制造商了,以長久的光學技術開發及制造技術,目前像是達信科技(Daxon)已經能為各種尺寸的 3D 顯示器提供所需的偏光薄膜,鄭尊仁表示。
達信透過原有的偏光鏡制造專長,已經能為 3D 顯示器提供從3.5~65英吋的專用薄膜產品,而且還能進一步針對顯示器特性或廠商訴求進行最佳化。“包括裸眼式 3D 的可視距離、可搭配的view的數量,我們都可以調整,技術上來說完全沒有問題,” 達信科技(Daxon)行銷業務部產品工程師徐上崴表示。
從技術面來看,要實現裸眼式 3D 顯示器完全沒有問題,甚至現階段從數字相框、計算機屏幕、電視和廣告機面板的展示,看起來都已經達到了商品化的規格。然而,要讓裸眼式 3D 走向市場,事實上仍有許多困難要克服,包括成本在內。
“現階段這個市場還沒辦法估算,因為裸眼式的大尺寸 3D 廣告機目前在市場上是沒有標準價格的──它太昂貴了,截至目前,也僅有日本客戶對它感興趣,”一位來自東元電機的工程人員表示。
目前,東元電機已經開發出了從小尺寸數字相框到大尺寸(40英吋以上)的裸眼式 3D 顯示面板。此外,奇美、中華映管(CPT)也都已投入從 PC 屏幕到大尺寸電視及廣告機的裸眼式 3D 面板開發行列。
技術挑戰
盡管整個電子業對 3D 顯示躍躍欲試,但這個技術仍然面臨著幾項最根本的挑戰──內容和影像轉換。“ 2D/ 3D 可切換模式對 3D 顯示器至關重要,”“工研院”的鄭尊仁表示。“例如,當你要從 3D 模式切換回 2D 時,顯示器能不能支持這種實時轉換?”
這涉及了專為 3D 設計的封包格式和顯示規格,PIDA的陳逸民說。盡管目前已有廠商可提供 2D 轉 3D 的軟件,但這仍只是過渡時期的作法。而鄭尊仁則預估,要真正實現 2D / 3D 可切換模式至少還要3~5年的時間,技術發展才能真正成熟。
從另一角度來看,包括藍光 3D 電視標準、 HDMI 1.4 ,以及 WHDI 3D HD 視訊等標準相繼投入支持,也確保 3D 市場將邁向成功;但傳送 3D 訊號的線纜頻寬也必須夠大(例如光纖),才足以符合高容量的 3D 需求。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