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彩電業一直在彌補產業鏈環節,面板產業近兩年來吸引了諸多企業進入。工信部總經濟師周子學在會上示警:中國面板產業投資建廠的區域可以適當分散,但是經營主體必須集中,并大聲疾呼“中國必須整合一兩家企業成為全產業鏈企業,整合就是生產力,整合就是競爭力,完不成整合,中國的平板產業就沒有競爭力。”對此,有企業代表表示,面對利益主體的多元化,行政力量和市場力量疊加,從企業的操作性來說比較難。顯然,對于要成為蘋果還是三星,大佬們很難做簡單的二選一。
千億投資未改受制于人的局面
適逢“十一五”“收官”和“十二五”“啟元”,孫新果表示,2010年中國彩電產值達到了1080億,彩電總體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點11493萬臺,同比增長16.1%。在成為最大生產基地和最大市場的同時,產業轉入“十二五”,轉型升級的攻堅新階段。其表示,2010年顯示工業體系取得重大突破,圍繞玻璃基板、高世代面板、模組和整機一體以及配套產業等等投資規劃超過了2000億元,初步形成五大產業集群,即北京輻射圈、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經濟區,以及以成都為主的西部開發區。
對中國平板產品的發展現狀而言,掌握上游面板資源是平板產品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近兩年,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大陸已逐漸具備面板生產能力,政府大力扶植的京東方8.5代面板生產線將于2011年邁入量產,隨后三星、友達、LG D等高世代線產品也將逐步量產。據奧維咨詢(AVC)數據顯示,未來產業鏈上游投資超過3000億,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平板顯示器件的供應國,TFT-LCD面板、模組超過1億臺(以32英寸計算),PD P面板/模組超過500萬臺。
不過對于這一切成果,周子學提出了不同思考。周子學表示,面板產品不便于運輸,需要考慮產品的經濟運輸半徑和市場分布。可根據彩電生產基地的分布情況投資建設面板生產廠,圍繞面板廠,形成上游配套及下游整機生產,甚至就地銷售。不過,經營主體必須集中。據其介紹,面板至少3條以上生產線才能實現規模經濟效益,這種規模經濟不僅體現在生產線數量上,也體現在企業在采購銷售過程中的價格談判能力。
由于面板的上游環節,如材料、設備,下游的企業整機企業都是全球大產業,面板生產企業的采購規模和對面板市場的控制能力,都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周子學表示,從全球來看,目前做大尺寸面板的企業不超過10家,排在前5名之后者很難有競爭優勢。因此,中國要發展平板顯示產業,經營主體必須集中。這是由產業發展規律決定的。”2009年以來,有多家企業相繼進入面板生產領域,這樣經營主體就多了,我們不是說生產線多了,一個經營主體只建立一條生產線,形不成規模。企業也有更多生產線的計劃,但是他們又面臨巨大的融資、人才聚集、市場開拓等諸多難題。“其同時表示,國內幾家面板企業都面臨融資困難、價格受制于人,上游、設備也受制于人,還沒有走上平穩發展的道路。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內容導航】
- 第1頁·千億投資未改受制于人的局面
- 第2頁·最長產業鏈考驗企業抗風險能力
- 第3頁·數據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