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丹麥設計 榮耀典范
對一家提供高品質產品的公司來說,一個重要的問題在于如何讓消費者迅速感知乃至感染到產品的品質,雖然“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老話沒錯,但是如果必須依靠時間的積淀才能打動消費者,恐怕在時下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未必都能幸運等到消費者明白的那一天。
所以,即使擁有高品質,也要善于通過各種方式來充分表現,這正是品牌營銷大師馬丁·林斯特龍在《感官品牌》一書中提出企業要善用感官來塑造品牌力的原因。丹麥頂級音響企業Bang&Olufsen(B&O),正是一家這樣善于利用視覺、觸覺等各種感官體驗強化消費者對于高品質認知的感官品牌。
對丹麥人來說,B&O不只是高品質聲音的代名詞,它還是“丹麥設計”的典范,是一個讓丹麥王室都感到榮耀的名字。這家在工業設計領域獲獎無數的公司,在丹麥創造了許多個第一:它第一個選擇高檔木料制作收音機;1950年推出第一臺電視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一家推出滾軸移動電視機;1978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性收藏了它的三件產品設計……一個以發明整流器起家的公司,最終被營銷大師馬丁·林斯特龍選作感官品牌的經典案例,在林斯特龍從全球200個價值最高品牌中所挑選的“感官卓越”品牌里,它列第8位,在電子產品中僅次于蘋果。
丹麥基因
這是一家有濃重地域色彩的企業,位于丹麥東北部人口數量1.5萬人的Sturr小鎮,其中有1500人為之工作。它一度是由兩位創始人控制的家族企業,至今已運行了80多年。1972年上市之后,小鎮上每一位年滿18歲的居民,都能得到它贈送的一股股票。它是如此深深植根于丹麥土壤之中,以至于它的產品設計史就像一部微縮版丹麥商業史,將丹麥人家居環境標準、包豪斯實用主義、風靡一時的丹麥家具設計,甚至區別于日本電器企業的競爭策略全都涵蓋其中。
創始人Peter Bang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青少年時期就表現出對收音機技術的興趣。1924年作為工程師畢業之后,他去一家美國收音機工廠工作了6個月時間。在那里,他熟練掌握了研發收音機的最新技術。回到丹麥之后,就和同學兼好朋友Svend Olufsen一起實驗。Svend Olufsen的父母在丹麥東南部斯特魯爾小鎮附近有一處Quistrup莊園。1925年,B&O公司在莊園閣樓上正式開業。
他們推出的第一件產品是收音機,面市后即遭遇了滑鐵盧。正是這次失敗,讓他們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小說家Johannes Buchholtz描述了在1937年收音機市場的競爭狀態:“雖然收音機技術高度發展,但它還處于嬰兒期。今年的樣式,明年就過時了。所有聰明的頭腦都在拼命思考,如何使這一產品提升。全世界的工程師都坐在桌子前,反復把玩新的模型。這就是他們所說的競爭,殘酷的競爭。工程師們總是緊握住鉛筆和橡皮,永不滿足,要追求更好、更好、更好。”
第二年,他們研制出第一件具備商業價值的產品:整流器(Eliminator)。它可以使收音機不再依靠電池供電,改用交流電源。這款產品大獲成功,以至于Olufsen要動用家族莊園的勞動力來幫忙壓鐵片。整流器帶來的現金流,不僅讓兩人能夠繼續研發當時最為熱門的電器收音機,也讓他們有了正式的廠房。B&O中國業務拓展經理林俊仲指著一張老照片說,“這是第一家工廠。為什么是這個樣式呢?他們的父母認為,兩個年輕人的生意是短期行為,就把工廠蓋成了學校的樣式。假如公司真的垮掉,就可以改造成學校賣出去。”
在20世紀30年代,他們的事業突飛猛進。Peter Bang專注于技術,Svend Olufsen負責商業推廣。在迪士尼首部米老鼠影片播放之后,B&O為影院制作的揚聲器,在丹麥變得家喻戶曉。兩位創始人日益重視設計的價值驅動。1939年推出的Beolit39收音機,在設計上借鑒了別克Y型汽車和摩天大樓的概念,標志著“設計與功能并重”的產品哲學初步形成。
“家族創始人按自己的生活需要和設想形成最初的設計理念,到20世紀30年代,公司有了專業設計師,他們提供的理念更具有競爭力,幫助公司占有了市場份額。”B&O總裁及首席執行官圖爾·曼多尼說。這個階段B&O的設計風格,更多的是為了滿足本地市場的口味。他說:“在丹麥,家和房子很重要。人們習慣于在裝修房子、購買家具、家電用品上所費不貲。因為丹麥人連商業伙伴都會請到家里做客,有一個舒適考究的家非常重要,尤其是要用作娛樂的電視機、音響。”
從偏重本地市場的設計,到適用于全球市場、具有普世價值的設計,中間還經歷了一場變革。20世紀60年代日本電器企業崛起,在廉價和實用之外,以鮮明的日本設計獨步江湖,市場份額超過70%。此時,B&O已經進入了瑞典和英國;二戰之后,以與經銷商合作的方式先后進入了美國、澳大利亞。外部競爭者,迫使它做出改變。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它引入雅各布·揚森等自由設計師,通過不懈努力來定義“丹麥設計風格”,從而與日本產品涇渭分明地區分開。
兩位創始人開始掌握一條產品原則:“誠實的音樂重現。”他們抱有這種觀念:通過揚聲器進入耳朵的音樂體驗,不應該受到技術限制的影響,要用高保真技術重現音樂的自然狀態。這一觀念,讓“心理聲學”成為設計和測試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向顧客解釋“高保真技術”這類科技名詞,不僅讓人昏昏欲睡,也容易費力不討好。以設計作為橋梁,B&O聰明地找到了解決辦法——用視覺形象傳達產品特性,制造忠于它所傳達的形象,并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的先進科技產品。
設計內核
馬丁·林斯特龍在《感官品牌》一書中分析全球頂級品牌成功的共性:它們大多運用了感官品牌的營銷手段,創造出全新的“五維”感官世界,從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感覺,讓顧客對品牌保持忠誠度。在他看來,出眾的外觀或其他感官體驗對產品的內在高品質,能起到強烈暗示作用,所以聰明的企業會有意識強化用戶的感官體驗,這也就是為什么B&O會如此強化設計的地位,甚至因此被人們稱作“視覺企業”,它的品牌描述如是陳述:“設計是我們所做一切的核心工藝。我們通過設計講述創意、產品和品牌的故事。”
于是,這個音響產業里的“視覺系”公司,在產品材質上用鋁材來替代木材,讓人們能直觀地認識到它的“鋁表面處理技術”;圓錐形的揚聲器和它厚重的底座,與減少地板和天花板回音,實現360度均勻散播的“聲學透鏡技術”聯系了起來,還沒聽到聲音,消費者從外觀上就能感知到音響器材的獨特。
在觸覺設計上B&O同樣十分精心,B&O的遙控器有意做得沉重而結實,非常有手感,這種有意營造的“莊重感”也延伸到了B&O的所有產品線中,從電話到話筒,甚至一般追求輕盈的耳機產品之上。對于消費者“心理聲學”(Psychoacoustics)的研究讓B&O深知,視覺和觸覺等感官體驗一樣也能影響聽覺體驗。
更多相關: AV集成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21世紀商業提供,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視聽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