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轉 看我國收音機百年歷史沉浮
想起高中時睡前靜靜的聽著收音機的日子,學生時代自己就是個無線電愛好者,喜歡擺弄收音機,自然亦喜歡聽廣播。尤其喜歡收聽信息量大的短波廣播,不僅可以快速獲取信息增加知識,更能幫助學習語言,空余時間聽廣播成了最大業余愛好,,后來上了大學有了電腦 ,收音機就不在身邊了,還是懷念收音機里的聲音。小編特結合一些歷史資料總結了中國收音機的發展歷程,呈現給大家。
1923年1月23日,美國人奧斯邦氏與華人曾君創辦中國無線電公司,通過自建的無線電臺首次在上海播送廣播節目,同時出售收音機。其種類一是礦石收音機,二是電子管收音機,市民多喜用礦石收音機。原因之一是它無需電源,經濟、方便。解放后的近20年時間,礦石機在民間依舊風光,比它在發達國家的使用期要長得多,因為除電力和電費的因素之外,安裝電子管收音機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存在一定的風險,風險在于它能較容易接收到“敵臺”的聲音,這可是罪加一等的舉動。而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造”收音機是1935年由長沙中央無線電廠生產的,不過大多數用于軍事。
1924年8月,北洋政府允許市民裝用收音機。市民中開始有很多玩收音機的,1933年10月,亞美無線電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了1001號礦石收音機,外形小巧美觀,價格低廉,收音良好,受到市民歡迎。并出版了無線電雜志。那時候雖然生產手段較落后,產品數量不多,但這些產品在國內無線電制造業中占有一定地位。
1936年,隨著廣播電臺事業的發展,收音機在全市逐步普及,總數約在10萬臺以上,但幾乎都是國外制品,使得國內民族無線電制造業發展緩慢。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上海無線電制造業進一步受到打擊,生產陷于停滯狀態。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上海民族無線電制造業重新得到恢復,同時又發展了一批新的無線電廠商 后來由于當時官僚資本的打擊,收音機產業又一度又蕭條下去。從1952~1955年,收音機飛速發展,產量增長了10倍。1960年,“熊貓牌”601型6燈收音機以優異的技術指標和精美的外觀造型,不僅贏得了國內聽眾,還率先進入國際市場,并饋贈給外國元首。直到改革開放初期,電子管收音機仍有市場需求。
更多相關: AV集成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音響網提供,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視聽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內容導航】
- 第1頁·歲月流轉 看我國收音機百年歷史沉浮
- 第2頁·歲月流轉 看我國收音機百年歷史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