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RUNTO《半年報 | 2022上半年中國智能投影市場總結與展望 品牌篇》一文,2022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投影市場整體銷量為301萬臺,同比增長30.2%;銷額為62.7億元,同比增長16.3%。本文將著重于分析智能投影市場的渠道結構及變化趨勢。
線上渠道占據整體市場八成份額
智能投影的市場銷售目前以線上渠道為主。根據RUNTO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市場的線上渠道占比達到80%。
其根本原因在于,智能投影作為創新品類,和新一代的年輕消費群體共同伴隨著互聯網大爆發而成長,核心用戶更習慣網購,也認為網購更加透明和便捷。另外,從企業務實方面,智能投影市場生存著一大批中小型企業,線上開店對其而言成本更低,層級更少,更方便觸達買家,更容易經營。
另一方面來看,在完成初級階段發展之后,企業亦需要從線上市場的主營陣地,轉向開設線下實體店,滿足消費者對智能投影的現場體驗。近幾年,主流品牌均在加大對線下門店的開拓力度,但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線下流量銳減,渠道份額較去年上半年下降2.2個百分點。
中國智能投影市場渠道結構及變化
數據來源:RUNTO 數據,單位:%
線上渠道多元化,直播電商嶄露鋒芒
在線上渠道,業態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除了傳統的平臺型電商和品牌官方商城之外,社群平臺、直播平臺、內容播放平臺等新興電商崛起,成為人貨兩端新的觸達和交易方式。根據RUNTO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新興電商在智能投影線上市場中的占比接近兩成。
眾多新興電商業態中,直播電商發展迅猛。2018年,直播電商開始成為電商行業新風口,當年市場規模漲幅高達600%;2019年,李佳琦等KOL的強大流量和轉化能力進一步催化直播電商迅速發展,同比增長226%;2020年,疫情爆發導致宅經濟火熱,再次激發直播電商活力,同比增長122%;2021年下半年開始,市場開始嚴格監管,直播電商進入成熟化、正規化的新階段。
2017-2021年 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網絡公開數據,單位:億元
在直播電商領域,抖音表現相對亮眼。今年5月,抖音宣布將“興趣電商”升級為“全域興趣電商”,新增了商城、搜索等場景,進一步打通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的消費全鏈路。同時,將原百億補貼頻道升級為“抖音商城超值購頻道”,吸引小米、聯想、榮耀、VIVO等諸多品牌入駐。
今年上半年,抖音平臺的智能投影銷量超過20萬臺,占到線上市場的約10%。通過直播的展示,消費者能對智能投影的產品形態、音視頻效果、家居搭配等有更直觀的認識,相較查看產品詳情頁,體驗感有所提升。
抖音與主流電商品牌重合度低,知麻居首位
在平臺的支持下,參與者開始增多,抖音平臺的競爭也趨于激烈。智能投影的在售品牌數量已經超過50個,盡管仍遠低于主流電商,但重點品牌重合度較低。從市場集中度看,抖音平臺TOP4品牌份額(CR4)為57.1%,屬于中度競爭型市場。
品牌格局方面,知麻在抖音電商中位居首位,份額接近18%。知麻于2021年7月入駐抖音,是抖音3C數碼類目首個官方認證的抖品牌加黑標品牌,憑借先發優勢、逐漸完善的產品布局,以及資本的助力,領先于其它品牌。
在TOP10的品牌中,不少老牌家電和消費電子品牌也位列其中,包括志高、先科、夏新、紐曼等。極米、堅果等DLP技術的頭部品牌在抖音平臺布局較晚,且產品單價較高,目前尚處于摸索中。
2022H1 抖音平臺智能投影品牌銷量份額及均價
數據來源:RUNTO 線上數據,單位:%,元
產品結構方面,抖音電商目前多以1LCD投影技術為主,定位偏低端。根據RUNTO線上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抖音平臺智能投影產品均價不到800元,遠低于主流電商的2000元以上。其中,知麻的均價超過1100元,在價格上的表現也優于其它品牌。
渠道發展趨勢:碎片化、下沉化、無界化
RUNTO預測,2022年中國智能投影市場將保持增長,銷量達到627萬臺,同比增長31%。在渠道方面,將呈現出以下三個新趨勢:
碎片化。單一渠道的重要性正在下降,渠道業態更加碎片化。從渠道結構來看,智能投影渠道可分為線上和線下;從渠道業態來看,則包括to C和to B,C端如電商、體驗店、連鎖專區等,除傳統的貨架形式外,涌現出微店、直播帶貨、社群、拼購等多種形式,B端如工程(酒店/公寓/民宿)、精裝和家裝等渠道。
下沉化。三線以下城市、縣鎮與農村地區覆蓋的下沉市場人口規模和消費規模巨大,蘊藏著較大的市場潛力。無論是蘇寧、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還是各大企業,都開始深耕下沉市場。智能投影作為新興的智能設備,在一二線城市的認知度和普及度正在加快,未來可能通過與電商平臺、運營商合作,或開設加盟店,深入更低線的市場。
無界化。隨著渠道的縱深發展,O2O成為新零售時代的主要特征之一。線上線下加快融合與聯合,無界化正在成為新的方向。對于領先的智能投影廠商,要盡可能全面覆蓋但又側重不同的銷售通路,線上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線下則加深用戶的認知與體驗,方能保持全面、持久的競爭力。